【大陸KOL】Sam辭銀行工轉做YouTuber坐遍全球頭等艙

Sam於北京出生是世界知名的航空博主,雖然不是飛機師,但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,都在天空中體驗飛行。因為經常乘坐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的頭等艙,加上身份神秘,航空愛好者們都稱呼他為「神豪Sam Chui」。

「神豪Sam Chui」(一条授權使用)

「神豪Sam Chui」(一条授權使用)

2018年Sam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,辭掉在杜拜投資銀行年薪過百萬的穩定工作,全職去當一名YouTuber,到全世界乘坐不同的飛機,拍攝飛行體驗短片。年近40才裸辭當網紅?Sam說,這並不是全憑愛好而做的魯莽決定,而是因應時勢變化作出的選擇,現在賺得也不比在投行工作時少。「我有的是實力,心裡一點也不慌!」

我是個在北京出生的80後,中文名叫崔佳星。很小的時候跟著家人搬來香港,之後去了澳洲讀書和生活。最近這八九年,我在阿聯酋的杜拜定居。說在杜拜定居也不太準,應該是在空中吧。雖然我不是飛機師,但我可能一個月有20多天都是在天上的。平均每兩、三天就坐一次飛機,一年大概會飛五六十萬公里。

2018年Sam的飛行地圖(一条授權使用)

2018年Sam的飛行地圖(一条授權使用)

世界上很多的航空迷都認識我,我有自己的網站,出過3本關於飛行的書。 Youtube頻道大概有160萬粉絲,我拍攝的飛行體驗短片,總共有2.4億次的播放量。我還會定期向CNN、彭博社等媒體提供關於航空的評論。

Sam Chui的YouTube Channel有162萬 位訂閱者(Youtube截圖)

Sam Chui的YouTube Channel有162萬 位訂閱者(Youtube截圖)

從1993年13歲時,第一次獨自去旅行到現在,我應該坐過接近2000個航班了。包括民航機、直升機、小型飛機、私人飛機,甚至貨機等等。其實去過的國家不是很多,也就100個左右,我只是想去那個國家把那裡稀奇古怪的飛機給坐了。像朝鮮、伊朗、蘇丹等等,他們就有一些很獨特、古董的飛機。

最奢華:阿提哈德航空的「空中官邸」

一般出行,我會選擇坐頭等艙或商務艙。想把全世界飛機的頭等艙都體驗一遍。在民航飛機中最好的,我覺得是阿提哈德航空A380的「The Residence」(空中官邸),那是比頭等艙還要高一級的服務。

從阿布扎比出發那一刻,他們就提供接送服務,在候機樓有專屬的休息室,裡面有酒吧、健身房、美髮區,甚至雪茄房。(一条授權使用)
從阿布扎比出發那一刻,他們就提供接送服務,在候機樓有專屬的休息室,裡面有酒吧、健身房、美髮區,甚至雪茄房。(一条授權使用)
所謂的空中官邸,其實就是在空客A380飛機上由三個房間組成的大包間。飛機上有私人的衛生間、客廳、睡房。還有專門的管家服務我。(一条授權使用)
  其實頭等艙的乘客一般最注重的是隱私,第二個是空間,爭取時間休息。(一条授權使用)
頭等艙的發展是越來越好,越來越個性化。像現在新加坡航空的頭等艙有雙人床;阿聯酋航空有淋浴間,甚至可以在飛機中洗澡,當然還少不了各種電子化設備。(一条授權使用)
頭等艙的發展是越來越好,越來越個性化。像現在新加坡航空的頭等艙有雙人床;阿聯酋航空有淋浴間,甚至可以在飛機中洗澡,當然還少不了各種電子化設備。(一条授權使用)
頭等艙的發展是越來越好,越來越個性化。像現在新加坡航空的頭等艙有雙人床;阿聯酋航空有淋浴間,甚至可以在飛機中洗澡,當然還少不了各種電子化設備。(一条授權使用)

最漂亮:阿聯酋航空的空中服務員

其實每家公司都應該有一些漂亮的空姐,審美嘛,因人而異。我更在乎的是他們跟客人的交流。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阿聯酋航空的空姐。在一台空中巴士A380飛機裡面,一般會有26個空中服務員,他們來自世界各地,甚至有來自蒙古、不丹、哥斯達黎加、千里達及多巴哥這些小國家。那你可以跟他們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。

阿聯酋航空的空中服務員(一条授權使用)

阿聯酋航空的空中服務員(一条授權使用)

最省時:私人飛機

我還坐過很多趟私人飛機。像金鹿航空的這架由波音787改裝的私人飛機。有超大會客廳、主臥、衣帽間,實在是太奢華了。

金鹿航空波音787公務機(一条授權使用)
其實大部分選擇乘坐私人飛機的人,都不是因為去享受豪華,而是為了節省時間。(一条授權使用)
甚至在很多地方都不需要安檢,提前10分鐘到機場就可以了。艙門一關,直接就飛走,可以節省兩、三個小時。  因為對於富豪們來說,時間就是錢。(一条授權使用)

最特別:乘坐超音速飛機,從紐約到倫敦僅需3小時

2003年4月17日,我乘坐了協和式客機由紐約飛倫敦,大概是在它退休之前的6個月。協和式是超音速飛機,它在20世紀70年代投入服務,這個飛機飛得很快,飛行速度是音速的兩倍,甚至能超越地球自轉,現在仍然沒有一架客機的速度能超越它。

2000年7月,一架協和式客機在巴黎戴高樂機場起飛時著火,兩分鐘後墜毀,空難共造成113人遇難。  協和式雖然是一個偉大的設計,但因為2000年在法國發生了墜毀,導致超音速飛機的安全被大家質疑,加上飛行時本身噪聲大、機艙牆面會發熱,在2003年就不再有航空公司運營它了。(一条授權使用)
現在從紐約飛倫敦,普通客機需要7個小時。但超音速飛機只要3小時就到了。  它飛得比所有飛機都高,在58000英尺的高空中,你能看到整個地球的曲面,空中的顏色是深藍色的。 (一条授權使用)
 起飛、降落,超音速飛機都有特別的跑道,也有起降優先權,坐在裡面的感覺真的很神奇。(一条授權使用)
坐超音速飛機很貴,這一程原價就要9000美元。所以它的乘客要么是藝人,要么是政商界的大佬。我當時是在它退役之前,買了一個非常特價的優惠票。(一条授權使用)

最驚險:在俄羅斯遭遇「炸彈驚魂」

我是一個飛機迷,不是一個非得要坐頭等艙、公務艙的「機豪」。所以也經歷過很多驚險的事。2004年,有一次我從西伯利亞坐飛機打算回北京,準備起飛的時候,有一個人聲稱飛機上有炸彈,並且要下飛機。當時我們所有乘客都嚇壞了。

特警上來之後搜了飛機,又把所有乘客盤問了一番,最終確定只是虛驚一場,也把嫌疑人拘捕了。耗了5個小時,半夜4點多才讓飛機起飛,真的很驚險。

Sam在駕駛小型飛機(一条授權使用)

Sam在駕駛小型飛機(一条授權使用)

還有一次在美國加州開小型飛機到亞利桑那州。距離鳳凰城大概40里以外的地方,快要降落的時候,發動機因為沒有油就停了,螺旋槳不動了。

我們就馬上聯繫機場控制塔發出緊急求救信號,用無線電大呼“Mayday”、“Mayday”。塔台後來把整個跑道的燈亮起來,讓我們的飛機慢慢滑下去。就像電影一樣,所有消防車、救護車都來了。

最後還是順利降落,有驚無險。這個可能是我跟飛機很有緣分吧,坐這麼多次飛機都大難不死!

我如何成為航空感染者

從小就是飛機迷,「別人去遊樂場,我跑去機場」我從小就是一個航空迷,喜歡關於飛機的一切。別的小朋友一放學可能跑去遊樂場,而我就經常跑去機場看飛機。天天飛來飛去,看上去似乎很享受,但其實工作量是很大的。

拍影片、剪輯、網站和社交媒體的運營,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在幹的,都是親力親為。有時候一天才睡幾個小時。像上週我坐ANA航空的飛機從東京去夏威夷。在飛機上拍了6個小時,到了夏威夷又拍了幾個小時。回到酒店睡了2-3個小時就起來,晚上8點開始剪片,剪到第二天早上8點。

小時候搬去香港後,我學校在半山區,而啟德機場在九龍城,車程都得花一個小時。有時候還逃課去機場看飛機,一直看到晚上天黑。常常回到家已經晚上九點了,還經常被媽媽責備。  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,就會去收集不同航空公司的時間表、行李標籤、貼紙,很開心也很刺激。(一条授權使用)
我比較獨立,十幾歲的時候已經把美國十幾個州遊遍了。也經常坐飛機,像空中飛人一樣,慢慢地也拿到了航空公司常旅客計劃的銀卡、金卡。當時已經很喜歡飛行的感覺了。(一条授權使用)
那時候像美聯航經常會出現超賣的情況。因為要保證上座率,經濟艙賣出去的票,往往要比實際的座位還多。所以我們這些金卡會員,經常買一張經濟艙的票,都可以坐到公務艙,非常划算。  後來去了澳洲生活,我在當地拿到學習駕照,剛學會一個人開車,第一個去的目的地還是機場。(一条授權使用)
90年代末00年初,我20歲左右,每年回來一次北京,都會在首都機場拍飛機。那時候很好拍,在跑道頭有豎著的欄杆,把鏡頭放在上面就可以了。全北京也就只有一兩個人會這樣在機場拍飛機。  當時還是用膠卷相機,我把底片掃描後,放到網上,很多人看到學習了,也跟著去拍。(一条授權使用)
後來就發展到拍視頻,工作出差,或者有假期出遊坐飛機,我就會記錄一下各種飛行體驗,也會放到網上給大家看。  以前拍視頻是很隨意的,東拍一點,西拍一點,根本不會想如何去導演和呈現。當時我在飛機上拍來拍去,乘客也覺得你很奇怪。(一条授權使用)
我就自己開始琢磨,看如何可以拍得更好一點。後來就把臉也露出來了,增加一些現場的描述。讓整個視頻可以更生動。我才發現自己是一個喜歡表演的人。(一条授權使用)
直到2017年,阿提哈德“空中官邸”那條片子,一出來就在網上火了,觀眾就覺得非常厲害。到現在那個視頻有2000多萬人看過。後來我才知道很多人因為看了我的影片,還花了一兩萬美元,去體驗這趟飛機。  這算是一個轉折點,我發現Youtube上原來有那麼多喜歡飛機的人,也鼓勵我繼續做下去。(一条授權使用)

+5

從以前拍照到現在拍影片,從投資分析師到現在做一名全職的航空博客,對於我來說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改變。因為「改變」才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方程式,你不順應時勢,不去進步,甘願落後於他人的話,就會被淘汰。

SAM的飛行省錢攻略

我一直提倡的就是,花最少的錢,去獲得最豪華的體驗。

▼▼所以這十幾年來,我也積累了一些購買機票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。(按圖放大)▼▼

(unsplash@Annie Spratt/(01製圖))
(unsplash@Annie Spratt/(01製圖))
(unsplash@Deanna Ritchie/(01製圖))
(unsplash@Deanna Ritchie/(01製圖))
(unsplash@Deanna Ritchie/(01製圖))
(unsplash@Nils Nedel/(01製圖))
(unsplash@Nils Nedel/(01製圖))